工業汙水違規排放問題突出
水,是生命之源,又是生活必需。作為水資源緊缺大國,我國的水資源質量也不容樂觀。中新網能源頻道特此推出“聚焦中國水汙染”係列報道,希望通過對我國水汙染現狀、問題、影響等角度的報道讓您更深入了解中國水汙染狀況。
聚焦中國水汙染之一:工業汙水違規排放問題突出水資源質量,水資源
我國管轄的海域海水水質狀況雖總體較好,但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一般。四大海區中,渤海和東海近岸海域水質差。9個重要海灣中,膠州灣和遼東灣水質差,渤海灣、長江口、杭州灣、閩江口和珠江口水質極差。
另外,全國地下水質量不容樂觀。國土資源部5月11日最新發布的《2011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全國200個城市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在4727個水質監測點上,水質呈較差級、極差級的占55%。
違規偷排成本低潛藏汙染隱患
2012年,龍江鎘汙染、鎮江苯汙染等突發性水汙染事件接連發生,讓中國飲水安全屢次麵臨水汙染的嚴峻挑戰。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汙染的源頭幾乎都是因為工業生產汙染企業的違規排放。水資源質量,水資源
以廣西龍江河鎘汙染事件為例,經調查是因河池市金城江區鴻泉立德粉材料廠和廣西金河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冶化廠違法排汙,將大量高濃度重金屬廢水、廢渣非法排放汙染水源所致。同樣,造成九千多畝農作物絕收的山西汾陽文峪河汙染是因上遊的文水縣振興化肥公司非法將汙水排入文峪河所致。而同樣的事情並不僅僅發生在小企業身上,甚至蘋果、耐克等大企業也屢屢陷入汙染質疑當中。
為什麽企業屢屢以身試法?究其原因就是違法成本低。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有專家表示,在一些發達國家,企業排汙一旦違規,將受到嚴厲的懲罰,“甚至罰到傾家蕩產”。相反,中國的違法成本就低得多。“也許排汙十幾次,偶爾抓到一次,罰款三五百元,根本沒有辦法引起企業的重視。”
另外,環保信息不能及時公開也成為企業偷排問題頻發的重要原因。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北京環保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馬軍表示,環境信息不公開,是中國汙染事故多發的重要原因。“若公布企業排汙信息,接受公眾監督,很多事故本來可以避免。
現代社會在為現代人的生活提供無所不盡的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它負麵的東西——垃圾、汙染。對於這些廢棄物,一旦處理不當,就會造成水汙染,危及飲水安全。監察部統計顯示,中國水汙染事故近幾年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中國飲水安全麵臨水汙染的嚴峻挑戰。
全國水質總體輕度汙染地下水質不樂觀
環保部發布的《2011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地表水水質總體輕度汙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長江、黃河、珠江、鬆花江、淮河、海河、遼河、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和內陸諸河等十大水係469個國控斷麵中Ⅰ~Ⅲ類水質的斷麵比例為61.0%。黃河、鬆花江、淮河、遼河總體為輕度汙染,海河總體為中度汙染。在監測的26個湖泊(水庫)中,富營養化狀態的湖泊(水庫)占53.8%